今天是高考查分的日子,老李正在接电话,听得他嘴里嘟囔着:“哦,你闺女考了515啊,挺不错的,小女孩考得这样就已经很好了。”我在旁边听得有些不太对劲,心里嘀咕:什么叫“小女孩考得很好”?小男孩考得同样成绩就不行吗?这明显是带有性别歧视的言论。
性别歧视其实往往体现在我们最日常的名字上。比如,一些明星名字就透露了父母对于性别的期待。小S的本名是徐熙娣,欧阳娜娜的妹妹也叫欧阳娣娣,还有章若楠,名字中的“娣”字几乎就代表了“弟”——这些名字暗示着父母对男孩的期盼。甚至有时候,带“楠”字的名字,多半也和男孩相关,暗示着希望生个儿子。
毛晓彤也曾经讲过,她出生时被父亲因重男轻女的偏见扔进垃圾箱,幸亏母亲把她从垃圾桶里捡了出来,才有了她的今天。像电视剧《梦华录》里的赵盼儿和宋引章这两个名字,也带有明显的性别偏见。特别是“盼儿”二字,含义不言而喻。而“引章”中的“章”,在古代代表男孩,是“弄璋之喜”的象征。
同样,《流金岁月》里的蒋男孙,名字的由来也不难理解:奶奶想要孙子,于是给她起了这么个名字。现在的父母,偏爱男孩的心理根深蒂固,甚至名字都充满了性别色彩。
展开剩余72%网上有一个93年出生的女人,她结婚14年,生了5个孩子,日子忙碌却也充实。猜猜她的孩子们是男女?没错,前四个是女儿,最小的是儿子。而这几个孩子的名字,都带有“娣”字,比如招娣、来娣、盼娣、念娣、耀祖,这样的名字似乎无声地告诉她们,父母原本更希望她们是男孩。
前不久,朱丹在综艺节目《五十公里桃花坞》上也因为偏爱男孩的表现被推上了热搜。节目中,宁静炖了一只鸡,朱丹负责分发,然而她毫不犹豫地将鸡腿给了两个男嘉宾小董和小周,并且说:“给两个小弟弟。”鸡腿通常被认为是最美味的部分,朱丹的选择让人不禁觉得,这种偏好显然传递着性别偏见。宁静当时立刻问她:“你是不是偏爱男孩?”朱丹坦言:“有一点。”她还分享了自己家里6岁的女儿常常照顾3岁的儿子,甚至让两个孩子上同一个混龄班,姐姐可以照顾弟弟。她为自己懂事的女儿感到骄傲,认为这种姐弟情深,有着妈妈抱儿子的温暖感觉。可问题是,这个才6岁的姐姐也正处在需要照顾的年纪。
朱丹的言论和行为,不代表她不爱女儿,只是她对儿子的偏爱显然更为明显。就像许多儿女双全的家庭,多少人对儿子买房,却不为女儿考虑?有些父母甚至没有为女儿买房的打算。
说到名字,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带“娣”字的女孩,她们的命运似乎注定要背负着父母的期望。查了一下,“招娣”这个名字,王招娣、张招娣、李招娣、刘招娣这样的名字分别有数百人。每一个“娣”字女孩,长大后可能会感受到那份沉重的自卑,意识到自己并非父母心中真正的期待。
而这些女孩一生或许无法逃脱名字所带来的心理阴影和伤痛。但我想起了张桂梅校长的华坪女高,那些因接受教育而获得改变命运的女孩们,她们带走的不仅仅是知识,更是一份信念——“我可以选择,我值得更好的未来。”
当这些女孩走出大山时,她们不仅仅改变了自己的人生,还带着信念去影响更多的人。正如星火燎原,这份信念最终将照亮更多人的前行之路。
愿每一个女孩,无论名字如何,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未来,得到真正的爱与尊重。也祝福所有的男孩和女孩,都能充满自信和阳光,活出自我。
发布于:山东省领航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